本帖最后由 随州日报 于 2025-2-25 08:52 编辑
随州日报讯(全媒记者滕锐)2月24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度全市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事项完成情况。
2024年,我市紧紧围绕持续深化以控制成本为核心,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的总体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焦市场主体关切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入开展营商环境先行试点创建工作,推出了一系列重点性、针对性的改革创新“硬举措”。随县探索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并自主创建工业用地“先租后让”改革;广水市探索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改革,被国家能源局表彰并在全国推广运用;曾都区探索推动“首违不罚+公益减罚+轻微速罚”执法新模式,并自主创建政府采购跨区域评审改革;随州高新区创新推进异地涉税事项“就地办”。
发布会上,市营商办、随县、广水市、曾都区、随州高新区有关负责同志先后介绍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事项完成情况。
中国网、湖北日报、湖北广播电视台、荆楚网、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随州日报、随州广播电视台、随州发布、随州市政府网、随州论坛、云上随州等新闻媒体记者参加发布会。
全市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事项完成情况新闻发布会(摘要)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滕锐 整理
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改革创建总体情况介绍
市营商办副主任 张伟
一、对标对表,改革方向更加“准”。
2024年,我市精准聚焦企业、群众急难愁盼的难点堵点问题,选取改革方向,谋划改革事项。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指导随县创建了建设用地“批供合一”改革;市数据局谋划了推进政策服务“免申办”改革,全市共有29项改革事项入选省级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创建名单。
二、精心精细,改革成效更加“实”。
市营商办始终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和督办落实。各县市区全面落实创建主体责任,成立工作专班,明确改革具体“任务书”“路线图”“责任状”。各市直部门切实发挥对上争取、对下指导作用。各地各部门之间全力配合、担当作为,共同完成好先行改革试点创建工作,全市共有34个改革事项获得省级表彰,其中纳入国家试点的改革事项7个,省级改革事项27个。
三、争先争优,改革氛围更加“浓”。
随县探索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并自主创建工业用地“先租后让”改革;广水市探索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改革,被国家能源局表彰并在全国推广运用;曾都区探索推动“首违不罚+公益减罚+轻微速罚”执法新模式,并自主创建政府采购跨区域评审改革;随州高新区创新推进异地涉税事项“就地办”;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积极争取创建的3项改革,在全省获得表扬;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数据局等单位牵头创建的改革项目,也在全省获得表扬。
县(市、区)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事项的情况及亮点成效
随县
随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刘海:
一是聚焦降成本,让企业发展更省心。深化工业用地“先租后让”改革,视企业实际需求,获得用地仅需缴纳5年租金,占土地总价款10%。探索农村资产抵押融资新渠道,由政府出资1000万元作为担保金,与农商行合作推出“香菇贷”,将香菇生产、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上的个人和企业纳入“整链”授信对象,累计授信5.13亿元,发放贷款156笔2.8亿元。
二是聚焦优服务,让企业发展更舒心。探索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以“矿产+国有建设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取水许可+林木采伐许可”模式,打造殷家湾矿区“矿产+N”组合资产包,采取组合供应的方式,把多项权属一次性配置给同一使用权人。共优化程序6个,缩短审批时间两年半,助推企业早拿地早投产早见效。
三是聚焦强保障,让企业发展更安心。建立招商引资协议全流程管理机制,通过全流程闭环、标准化招商、高效能兑现等方式,成功招引120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10亿元人民币,帮助22家招商引资企业申报奖励7484.74万元。
广水
广水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梁晗鹍:
一、聚焦数智赋能,让办事更省心。广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投入40余万元,搭建水电气网“八联办”系统平台。广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企业开办、药品零售等11个涉企许可事项中实行“证照联办”,申请资料数量由34项精简至13项、压减62%。
二、聚焦法治保障,让企业更安心。广水市法院联合相关单位,在广水市7家商(协)会建立调解组织,建成金融纠纷调解中心,实行商事案件调裁分流三级过滤机制。广水市检察院完善涉企案件检察听证机制改革,2024年组织开展涉企案件检察听证32件,其中组织疑难复杂案件听证7次。
三、聚焦市场需求,让服务更细心。广水市交通运输局以大型风机外运为突破口,创新现场核查协作机制,现场勘验47次,共办理二类大件运输489件、三类大件运输47件。广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制定完善了扫描仪采购需求标准。广水市发改局与供电公司密切配合,高标准完成106个行政村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累计建成各类充电桩1075台。
曾都区
曾都区副区长何佑鹏:
一、好法治护航好市场。率先在全市建成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审理庭,拓宽申请渠道,平均缩短结案周期至40天,较法定时限压缩近2/3。2024年帮助企业享受税收优惠3846.81万元,成功办理不动产权证书260笔,入库税款2800余万元。
二、好信用赋能好发展。一是信用筑基,建立综合性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对曾都区13.2万家经营主体开展了覆盖式的信用评价。二是分类管理,对守信企业无事不扰,建立部门覆盖率100%,包含82个“一业一查”的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事项清单。三是创新赋能,让信用变“真金白银”,2024年通过“信用+”体系,为6300余户经营主体及时办理信用修复。
三、好服务营造好环境。通过在曾都区开展“进企业”问需服务、“局长坐窗口”等活动,深挖涉企增值服务事项53项,更新“跨省通办”事项,涉及社保、医保等14个领域达1768项,打造“一站式”企业综合服务专区。
随州高新区
随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曾菡:
一、经验做法
(一)服务智能化,异地事项“协同办”。成立征纳互动运营中心,设置异地涉税事项“远程虚拟窗口”,办税服务厅“跨域通办”综合窗口税务人员通过征纳互动发起与办理地税务人员之间的互动。
(二)服务集成化,高频业务“就近办”。以线上渠道为主,线下服务兜底在高新区万达商圈4楼设置自助办税服务点,为200余户商户和各地消费者提供税费申报缴纳、发票开具等高频税费事项办理服务。
(三)服务便民化,资源下沉“多点办”。通过将办税缴费服务资源下沉,实现随州高新区55个村(社区)群众足不出户,在家门口就可以办好税费事。
(四)服务多元化,部门聚力“联合办”。对内,建立“征纳互动中心+业务股室+税源管理股室”相结合的联动服务机制。对外,积极探索与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联合,依托征纳互动服务平台,利用“远程虚拟窗口”,为群众提供外部门事项的咨询和网上协同办理。
二、工作成效
一是突破属地限制关,目前已累计办理跨区域通办服务3438笔业务,其中跨省21笔。二是压缩办税成本关,自万达商圈和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税费服务点运行以来,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办理涉税费业务1000余笔。三是打通部门联动关,今年以来,共提供外部门咨询服务20余次,联合外部门精准推送政策814户次。
|